发布时间:2022-01-26 点击:963次
“发烧”一词十分传神地说明了音响爱好者的热情程度。“发烧”不仅是高保真音响器材的代名词,它是一种商品、一种文化媒介。一种时尚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标志。“发烧”能够改变人的生活观念,音响器材成了“发烧友”个人消费中的首要选择,“发烧”能够改变人的价值观念,“发烧友”以购买和组装音响确认自己的身份和层次,购买是一种气派,组装是一种情趣,“发烧友”无不以这种雅号而自豪。 在精心布置的音响空间里,坐在由极品信号线、喇叭线连接起来的信号源、放大器和音箱中间,聆听一张高品味的CD、发烧友会心神迷醉于无与伦比的境界,仿佛进入了至圣的音乐天国。也许你会问:发烧友真的对音乐这样投入吗?其实大多数发烧友并非听的是音乐本身,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享受而已,他听到的只是声音——一种由高科技复制的声音。 “高保真”的本意是保存音乐的原味,因此,生产厂家无不努力于消除机械系统和信号系统和的干扰,隔绝处界空气振荡,而在对器材的倾心关注中,受到轻视的反而是音乐本身,也就是说,当某一乐曲被极品发烧器材重放出来,那美妙无比的的音色与音调、那真实无伦的现场效果,常常只起着测试重播系统器材的作用,“发烧友”的热情明显地倾向音效而不是音乐。 与其说发烧友是音乐爱好者,还不如说他们是(或者正渴望做)音响器材专家----听音乐只是个"说法","玩"的是音响器材。 不同于“追星族”将演唱会视为自己的节目,借着一睹明星之风采,去追寻千万人一起哭一起笑的感受,发烧友不再稀罕现场音乐会,他们钟爱精心布置的属于自己的空间--听音室,听音室的封闭与器材在选择、改装等方面的个人发挥,使发烧具有了某种私人性,作为时尚的发烧潮当然包容着公共性因素,面发烧的时尚又是通过一个个走向封闭空间的个人实现的。 发烧友的发烧热度是没有极限的。音响器材业的飞速发展已经使HI-FI降成普通器材,代表高品质、高境界的HI-END以极品的姿态出现,HI-END的生产厂家无视市场购买力,不向成本妥协,以追求极品品位,以往的大款、中款们喜买的日本套装组合音响在发烧友眼里根本就不能称为音响。因为太一般化了。真正的发烧友都要自己动手动脑去搭配凋试音响器材,而且几乎没有一次到位的,一旦发起烧来,便进入了不断调试更换器材的永无止境的状态中。 发烧无止境,--HI-END系统各种器材的极品品味都包含有暂,它很快就会被新的极品所代替。这是高科技时代的现实,而且添置软件也是一件无止境的事,如今天碟那么多,该买那张好?买得完吗?这张是“权威版本”、那张是“三星发烧碟”、还有的得过某某最佳唱片大奖,越买就越觉得不够--就象女人买衣服一样,买得越多,越觉得没有可穿的衣服。于是在发烧友这个群体中,又有了一批痴迷的收藏狂。 发烧音响出色的复制功能带来激动人心的奇异效果。在发友们对尽可能完美的音质的追求中,在对低频析像度、中频解析力、声像定位、声场的宽、深、高等声学效果的关注中,乐曲本身的内涵已经被忽略消解,发烧唱片多数是古典音乐,尤其是交响乐,这是因为传统乐器的搭配与演奏能够显示出极其丰富的旋律和节奏,尤其是交响乐由大型管弦乐队演奏,能够造成强烈的动态效果,宏大的演奏阵容使得声响力度上包含很大的强弱对比。古典音乐,尤其是交响乐的丰富性的动感是一般流行乐队以至于摇滚队很难达到的,因此。古典音乐尤其是交响乐得以测试重播系统器材精良与否,得以证实发烧音响的品位,可以同时确认拥有者高雅趣味的古典音乐与交响乐唱片,其实经常是在发挥着试音的功能。 发烧友与音乐迷有明显的区别,后者听音乐,前者听器材,任何时代都有音乐迷,而发烧友这类音乐迷只是在高科技时代才胡可能出现。听音乐与听音响都是听,一切感受都由作用于听觉的声音唤起,据说正宗的发烧友都以长一双金耳朵自豪,当然对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持怀疑态度,人的听力范围很容易测定的,其结果由听力频谱图显示出来。据生理学家研究考证,耳朵是人身体器官中最早开始衰退的。荷兰学者勃纳德。利维古德说:“从19岁开始,人耳听到的频率逐渐变窄,换句话说,当我们变老时,我们能听到的高音和低音越来越少。就像一位朋友说的:“朋友,你根本不需要玩些高保真的昂贵设备,因为你听不到两端的声音”。然而,发烧友们都听到“两端的声音”,都能分辨音质、音色的细微差别吗?很难说。发烧友们通常津津乐道的松香味、空气感、轮廓感都多少些玄。拿松香味来说,它用来指拉弦乐的弓常要擦松香。发烧友便用松香味来形容弦乐中的毛刺感。仿佛由听觉带动了嗅觉,闻到了弓与弦之间散发出来和松香气味。这本是陷匿在乐曲演奏后面的声音,而发烧友需要长一双善于解析音质组成的耳朵,将注意力集中在音乐欣赏者一般并不关注的细节上,至于凝神贯注的发烧友听到的是不是松香味,也就凭他自己说了,说起来发烧友绝不是只听出一种味就过瘾的,够格的发烧友须有极强的听觉辨析能力,须在听一支庞大乐队演奏时能够数人头,对声音作定位分隔,整个乐队的排列有如目睹,分辨各种乐器听在位置与音色水准。如钢琴有没有木味,管乐有没有空气感,低频是否像肥肉等。一位行家夸奖某张CD之靓时说:“有如音符一件件一粒粒吊在空间”作为最抽象的艺术类的音乐本来能够饱含最丰富的情感和最深刻的思想,一首乐曲(尤其是交响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完整性是天才作品的重要标志;它的有机体是由无数音符构成的,每一个音符都是组成整体的适得其所的一部分, 每一部份都是为整体存在着,来促成整体的印象。整体的指向是那无法用其它艺术开工来传达的生命体验。 |